发布人:长沙电竞学院 发布时间:
近日,一则“电竞劝退业务现身市场”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电竞劝退”其实是指电竞培训机构通过模拟职业战队高强度的训练、比赛,使参与电竞培训的游戏少年认清自身与职业水平差距的一种体验式服务。一些网友认为,“电竞劝退”能够帮助游戏少年认清现实、回归日常的学习生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式。但面对“电竞劝退”的关注,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电竞职业体验能够增进孩子的自我认识,但其效果不应被夸大。由于电竞职业选手竞争激烈,参与的学员本身只有极少部分进入职业赛场,而极高的天赋要求、高强度的训练要求则让很多抱有职业梦的人在市场中自然遭遇淘汰。如果把“劝退”当作吸引青少年参与培训的由头,难免有避重就轻、夸大事实之嫌。
此外,“电竞劝退”的“功效”如果被家长视作戒除孩子网瘾的钥匙,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去培训,劝退回来自然能够舍弃游戏、认真学习,这显然把教育和沟通简单化了。孩子过度沉迷游戏可能是“心病”,需要家长用心交流疏导,不能把“电竞劝退”视为让其放弃的好办法,更不能把推动孩子的成熟寄希望于这类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电竞领域发展迅速,除了一些高校开设电竞相关专业外,还存在大量的第三方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的市场行为,需加强引导和规范。比如,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对培训对象设置规范的准入门槛,如果青少年暂停学习去参加哪怕短期的培训,最后遭遇“劝退”,可能意味着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浪费。同时,也得警惕“电竞劝退”成为培训机构的营销噱头,对青少年的专业培训要注意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应设置有针对性的规范,别让看似独出心裁的“反向操作”,出现反面效果。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行业规范下,电子竞技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当电子竞技遇上教育培训,更需结合当下实际、结合一些具体问题去思考和分析。电竞不是玩玩而已,“劝退”同样不是那么简单。对于游戏少年的“电竞梦”,是让其放手逐梦还是不拘于这一选择,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帮助。
监制丨王姗姗 龚铭
制片人丨陶郎
评论丨景阳
编辑丨段译 邱婧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8893952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